close

◎歐洲貴重金屬的供應來源

十四世紀後,因為歐洲的銀產減少,加上對東方貿易的逆差使得貴金屬流入亞洲歐洲漸有貴金屬不足,導致貨幣含金量不足的現象,紙幣又不為各國人民信任,無法解決通貨問題。十五世紀後歐洲銀產在日耳曼奧地利等地略有增加,才解決部分問題,等到西班牙占領墨西哥秘魯等地後,掠奪寶藏及貴金屬,大肆開採礦藏,將貴金屬送回歐洲,據載15001650年間約有一百八十噸黃金與一萬六千噸白銀由中南美洲輸入歐洲歐洲貨幣才由稀少變為過剩。

 

英國的圈地運動

1原因:十五世紀後,新航路讓國際貿易範圍擴大,歐洲西北的毛紡織業突然繁盛,帶動英國的毛紡織業,遂使羊毛需求量大增,羊毛價格猛漲,養羊業成為相當有利潤的行業

2情形:英國貴族投資養羊業,但因為養羊需要大片土地,貴族們把原來租種土地的農民趕走,圈占起可以養羊的土地

3持續時間:從1450年代開始到1640年代。(另一階段為17501860年)

4結果:

(1)英國全國一半以上的地變成了牧場。

(2)英國國王雖然頒布限制圈地運動的法令,但沒有起多大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3)被驅逐的農民變成流浪者,政府為避免社會動亂,只好規定農民流浪者必須接受工資低廉的工作,否則將嚴加處罰,造成許多農民因而被處死。

5影響:英國農民數量越來越少,農民進入城市成為資本家的廉價勞動力,然而一些紡織工廠裡,工人工資低廉,每天卻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中西海上的直接交通

 

葡萄牙

西班牙

來華原因

1十五世紀後期,葡、西等新興國家,熱切尋求直航中國、印度的新航線

2文藝復興後,歐人觀念已改變,不再視「馬可波羅遊記」為荒誕之談,同時地圓說也漸為一般人所接受

3政府獎勵和協助:葡、西兩國在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上,首先獲得成功

來華經過

1516年,葡使到中國強行通商未遂,此後開始經營澳門,後並成為在中國及東亞進行殖民貿易的根據地

1565年征服呂宋島後,成為重要貿易地,並曾短暫占據臺灣北部淡水一帶,不久即為荷蘭人所逐

貿易情形

據澳門地利之便,與中國貿易關係最深:

1中國出超,獲利可觀:

(1)輸出以絲、銀、瓷器為大宗,自葡輸入僅有少量的槍砲、玻璃等工藝品

(2)通常以銀錢交易,故萬曆年間由澳門輸入極為可觀的銀貨

2澳門的貿易完全由葡萄牙操縱,歐洲各國均需葡萄牙總督與澳門當局的同意,才得前往澳門貿易

以呂宋為中心:

1福建商人早在西班牙占領菲律賓之前,即已大量前往呂宋經商;因此以呂宋為中心,展開中、西的貿易

2華人對西班牙貨品興趣不大,西班牙只能以銀錢交易中國貨品,故中國傳入了大量的墨西哥白銀

影響

1貨幣經濟改變:明初以紙幣為主,白銀大量輸入後改採銀銅雙本位制

2賦稅制度的簡化:改行一條鞭法,一切實物稅都改徵貨幣

3出現許多大的商幫:增強商業資本的聚集及發展;國內商業以山西商人最有名,沿海貿易則以福建商人最出色

4對明代資本主義的萌芽,有積極促成的作用




 

白銀流入中國成為主要貨幣

明朝初年,民間流通的貨幣主要為紙鈔及銅錢,中葉以後,因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積極到中國進行貿易,將美洲白銀大量輸入中國,使得中國白銀的數量大增,加上紙幣因發行不當,鈔值貶落,於是民間流通的貨幣由紙鈔轉變為白銀,成為白銀與銅錢並用的制度,此後直到末,中國一直採用這種銀銅雙本位制


民眾依賴巫術的原因

1黑死病的流行嚴重打擊人心,在黑死病平息之後,人民心理益發缺乏安全感。

2教士無法在黑死病中倖免,帶給教會神聖性相當大的打擊

3商業發展後,正好讓人民有經濟能力求巫作法。

4當時的醫學與衛生發展落後,城市或鄉村的衛生環境均不理想,在無法改善的情況下,就會尋求超自然的解決之道。


「南特詔令」

1時間:1598年。

2頒布者:法國國王亨利四世

3內容:給予新教胡格諾的教徒宗教寬容。

(1)准許胡格諾派貴族可在家中舉行禮拜。

(2)允許胡格諾派教徒與天主教徒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利。

(3)高等法院設立由胡格諾派教徒和天主教徒組成的特別法庭,以保障胡格諾派教徒的權益。

(4)允許胡格諾派教徒有保障自己地區的權力。

4意義:法國的宗教寬容雖並非出自公眾的意願,然而中央政府的此種政策確有甚為良好的效果,解決了歷久未能解決的宗教問題。

5廢止路易十四認為中央集權必須保證宗教統一,於1685頒布楓丹白露詔令,徹底廢止南特詔令,造成大量胡格諾派教徒離境前往新教國家,導致法國工商業階層的損失。


路易十四

他的執政期是從1643年至1715年。有太陽王之稱的路易十四,統治法國超過七十年,其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政制的典型。三十年戰爭時期,16361637西班牙進攻法國軍獲勝。1648年戰爭平息,法國成為陸新霸主。路易十四好大喜功,幾次龐大的對外戰爭,使國家財政陷入窘境,但也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語是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但同時法國負債沉重,人民的生活窮困潦倒,也造成日後的社會危機。


清教徒革命

1時間:16421649年。

2背景:查理一世清教徒的主張相反,企圖將英國恢復為舊教國家,許多清教徒受到迫害而逃往北美

3導火線:

(1)因宗教問題引發蘇格蘭叛變,查理一世為籌措軍費而重開國會,國會卻趁機提出大諫章,並將查理一世的親信大臣逮捕處死。

(2)查理一世親自領兵,前往國會逮捕五位領袖議員,國會也號召民兵相抗,內戰因而展開。

4雙方陣營:

(1)擁護國王:封建貴族、地主,稱為騎士黨

(2)擁護國會:城市居民、清教徒,稱為圓顱黨

5結果:查理一世兵敗被俘,1649年被國會判處死刑,使王權受到打擊。


「權利法案」的內容

1國王不得干涉法律。

2未經國會同意,國王不得徵稅、募兵。

3人民有向國王請願的權利。

4人民有佩帶武器以用以自衛的權利。

5國王不得干涉國會議員的選舉。

6國王不得干涉國會的言論自由。

7禁止對人民徵收過分的罰款及濫施酷刑。

8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不得對人民處以罰金及沒收財產。

9國王必須定期召開國會。


光榮革命

時 間

16881689

背 景

1685詹姆士二世違背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法律,委任天主教徒在軍隊裡任職。此後進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門、教會、大學去擔任重要職務

詹姆士二世迫害清教徒,還向英國工商業主要競爭者法國靠近,危害中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導火線

16874月和16884月先後發布兩個「信仰自由宣言」,給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所有非國教徒信教自由,引起英國國教會主教們的反對

過 程

1688620,詹姆士二世得子。國會中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遂將詹姆士二世廢黜,並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及其夫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

16891月在倫敦召開的議會上,宣布詹姆士二世遜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稱為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結 果

英國通過「權利法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suda1108 的頭像
    masuda1108

    是飯也是老師!!

    masuda1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